峨眉山月歌

 
作者: 唐代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参考资料:1、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7-308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参考资料:1、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7-308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

(é)
(méi)
(shān)
(yuè)
(bàn)
(lún)
(qiū)
(yǐng)
()
(píng)
(qiāng)
(jiāng)
(shuǐ)
(liú)
()
()
(qīng)
()
(xiàng)
(sān)
(xiá)
()
(jun1)
()
(jiàn)
(xià)
()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八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查看全文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查看全文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查看全文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查看全文

《峨眉山月歌》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翻译,峨眉山月歌赏析,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shi/10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4]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 琴曲歌辞。明月歌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箭水泠泠刻漏长。
    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

  •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 三月歌

    洛阳城路九春衢,洛阳城外柳千株。
    能得来时作眼觅,天津桥侧锦屠苏。

  • 明月歌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箭水泠泠刻漏长。
    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