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作者: 宋代   辛弃疾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luàn)
(yún)
(rǎo)
(rǎo)
(shuǐ)
(chán)
(chán)
(xiào)
()
(shān)
()
(shí)
(xián)
(gèng)
(jiào)
(táo)
(yuán)
(rén)
()
()
(xiān)
(fán)
(wàn)
()
(qiān)
(yán)
(lóu)
(wài)
(xuě)
(qióng)
(zuò)
(shù)
()
(wéi)
(lán)
(juàn)
(yóu)
(huí)
(shǒu)
(qiě)
(jiā)
(cān)
(duǎn)
(péng)
(hán)
(huà)
()
(jiān)
(jiàn)
(shuō)
(jiāo)
(pín)
(yōng)
()
(dài)
(jun1)
(kàn)
(èr)
(yuè)
(dōng)
()
()
(shàng)
()
(guān)
(liǔ)
(nèn)
()
(méi)
(c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1]桃源:地方名。[2]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3]娇颦:谓蹙眉含愁的媚态。[4]拥髻: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查看全文

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词有两首。除这首外,还有一首《鹧鸪天》。两相比较,似乎这首词更闲逸,更富有诗情画意。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以“人去隔仙凡”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边三句写近景。言>查看全文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作者

辛弃疾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原文,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翻译,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赏析,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shi/769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江神子·江景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 江神子·今宵莫惜醉颜红

    【江神子】 今宵莫惜醉颜红, 十分中, 且从容。 须信欢情, 回首似旋风。 流落天涯头白也, 难得是, 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鸿, 恨应同, 苦重重。 休把愁怀, 容易便书空。 只有琴樽堪寄老, 除此外, 尽蒿蓬。

  •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 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

    天街如水翠尘空。建章宫。月明中。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钗列吴娃,EC72袅带金虫。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江神子】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飏残红。 野渡舟横, 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 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 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 千里外,素光同。

  • 江神子·送翁五峰自鹤江还都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半痕秋。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 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栏。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么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