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赏析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1089年(元祐四年),作者在徐州任州学教授,诗即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广阔的原野上,远处平林漠漠,戏马台一带已经荒凉了。山寺里送来晚钟的声音,仿佛报知人们,已到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寒花,指菊花。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这两句写的是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三四两句语淡而有高致。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1482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注释

    ①南山:戏马台在彭城县南三里,其地有山称南山(见《太平寰宇记》)。②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③“寒花”句:

  • 《移居二首》赏析

    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吟味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

    2021-06-08 06:52
  • 《挽舟者歌》赏析

    大业三年(公元616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歌。此歌悲愤感人,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暴政的控诉。说明了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又加上朝廷的无能,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有感而

    2021-06-05 19:15
  • 《进学解》赏析

    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

    2021-06-04 09:26
  •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赏析

    有些作者擅长描写人物,虽只寥寥数笔,但因点出了人物的鲜明特征,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有些作者又善长于描绘景物,也不过那么三两笔,就把景物活泼泼地勾勒了下来。古代诗词中,以“游春”、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

  • 《菩萨蛮·寄女伴》赏析

    此词不仅抒写了作者对女友的怀念,更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心。词中语意双关,寄喻颇深。“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含蕴无限,极富情味。全词独具风格,不落俗套。

  •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赏析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

  •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赏析

    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

  • 《临江仙·都城元夕》赏析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太守之职。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