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原文

  本篇说了十几章,说到这里,才点出“爱民”是最重要的,因为诸侯们、大夫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社稷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维护社稷国家而行为。孟子认为这种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或者说没有群聚的人民,是不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只有很少的人民散居在,能叫社稷国家吗?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人民而行为。只有这样爱民,人民才能群聚而居,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所以,“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想也就与现代提出的“人民的公仆”是同一个意思。人民是主人,统治者、领导人才是人民的仆人,怎么能把仆人的位置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呢?因此,诸侯危害到社稷国家,就要另外改换,因为诸侯只是一个人,只是人民的公仆,是可以改换的,而人民却是不可改换的。祭祀土神和谷神亦是如此,在古代都有这种供奉的习俗,但孟子认为,信神亦不可迷信,这个神,这些神,如果不能保佑民富国强,我们宁可不信它!这才是尽心知命而懂得爱,才能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150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人民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主为轻。因此得到群聚的人民的承认者就可以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承认的就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承认的就可以成为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

    2021-05-29 15:21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解析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

    2021-05-21 07:27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周霄很想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孟子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古时候;而孟子他们的古时候,则是殷末周初之时。在殷时,是王族掌

    2021-06-11 13:52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读解

    那么,人的良能、良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孟子的这句话,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去想自己不该想的事。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要去做呢?如果不

    2021-06-11 02:05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读解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是为民的价值观,

    2021-06-10 11:21
  •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读解

    儿子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后,父母亲还能不能将这个人作为儿子来对待呢?换句话说,一个人成为伟人后,还孝不孝敬父母?咸丘蒙带着疑问举了好几个例子,孟子则认为咸丘蒙误解了这些例子的根本含义

    2021-06-05 17:06
  • 《周易·睽卦》读解

    我们不知道这位旅行者姓甚名谁,更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和终点。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心情悠闲轻松,虽有心情紧张的时候,但大体上是无忧无虑的,自在的,并且一路顺利。因此,他才有闲 情逸致记下所

    2021-06-04 16:17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读解

    人们无论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这就是人性。那么,为了追求到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众利益,究竟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呢?因此,在选择行为方式上,人们就很厌恶那种耍小

    2021-06-04 08:13
  • 《中庸·第二十七章》读解

    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重要问题。首先是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问题。因为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所以君于应该“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

    2021-06-04 01:56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读解

    爱民者得民拥护,不爱民者民见死不救也。这次邹、鲁之争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孟子所说的,以及所引曾子的话,都是对孔子“对等原则”的发挥。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

    2021-06-03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