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王言解

查阅典籍:《孔子家语》——「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

  这是孔子与弟子曾参一篇完整的对话。这篇对话又见于《大戴礼记·主》。清人王聘珍认为:“王肃私定《孔子家》,盗窃此篇,改为《王言》,俗儒反据肃,改窜本,亦作《王言》,非是。”他认为本篇当作《主言》。仔细对照两篇,觉得《大戴礼》本篇多有脱漏,不及《家语》完整。本篇主要说明作为统领天下的王者,如何不出户牖而教化天下,其宗旨是“内修七教,外行三至”。


  孔子閒居,曾參侍.孔子曰:「參乎,今之君子,唯士與大夫之言可聞也.至於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戶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對曰:「敢問何謂王之言?」孔子不應,曾子曰:「侍夫子之閒也,難對,是以敢問.」孔子又不應.曾子肅然而懼,摳衣而退,負席而立.有頃,孔子歎息,顧謂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曾子曰:「非敢以為足也,請因所聞而學焉.」子曰:「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雖有國之良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雖有博地眾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內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後可以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則必折衝千里之外,其征則必還師衽席之上.故曰內修七教,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費.此之謂明王之道也.」曾子曰:「不勞不費之謂明王,可得聞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勞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稅,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關譏市鄽,皆不收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之,何財之費乎?」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恥節,此之謂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則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於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愨而女貞,六者,教之致也.布諸天下四方而不怨,納諸尋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禮,立之以義,行之以順,則民之棄惡,如湯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則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參以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屬以理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時考之,進用賢良,退貶不肖,然則賢者悅而不肖者懼.哀鰥寡、養孤獨、恤貧窮、誘孝悌、選才能.此七者修,則四海之內,無刑民矣.上之親下也,如手足之於腹心.下之親上也,如幼子之於慈母矣.上下相親如此,故令則從,施則行,民懷其德,近者悅服,遠者來附,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周制,三百步為里,千步為井,三井而埒,埒三而矩,五十里而都封,百里而有國,乃為福積資求焉,恤行者有亡.是以蠻夷諸夏,雖衣冠不同,言語不合,莫不來賓.故曰無市而民不乏,無刑而民不亂.田獵罩弋,非以盈宮室也.徵斂百姓,非以盈府庫也.慘怛以補不足,禮節以損有餘,多信而寡貌.其禮可守,其言可覆,其跡可履.如飢而食,如渴而飲.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驗.故視遠若邇,非道邇也,見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動而威,用利不施而親,萬民懷其惠,此之謂明王之守,折衝千里之外者也.」曾子曰:「敢問何謂三至?」孔子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曾子曰:「敢問此義何謂?」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又知其數,及其所在焉.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後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是故誅其君而改其政,弔其民而不奪其財.故明王之政,猶時雨之降,降至則民悅矣.是故行施彌博,得親彌眾此之謂還師衽席之上.」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308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孔子家语·王言解》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弟子曾参在身边陪侍。孔子说:“曾参啊!当今身居高位的人,只能听到士和大夫的言论,至于那些有高尚道德君子的言论,就很少听到了。唉,我若把成就王业的道理讲给居高位的人听,

    2021-05-24 04:08
  • 《孔子家语·刑政》评析

    这一篇主要是讲刑政的,但孔子道德还是强调德、礼的教化作用。他说:“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在审理案件时,孔子认为必须注重犯罪事实,根据情节的轻重、罪行的深浅来量刑。

    2021-06-16 20:03
  • 《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评析

    《择官》篇在于进一步阐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思想和具体办法。一是主管大臣要把择官用人作为大事来处理。“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2021-06-12 01:07
  •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评析

    《政体》篇可看做是《君道》篇的补充,两者构成对“贞观之治”政绩的概要说明。这一篇所列内容,除补充说明诸如坚守直道、灭私徇公、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正词直谏、裨益政教、惟欲清净、改革旧

    2021-06-09 21:38
  • 《老子·道经·第六章》评析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

    2021-06-08 02:51
  • 《贞观政要·卷七·论礼乐》评析

    礼乐是纲常伦理的关键,是处理人际关系、改变道德风尚、调整君臣秩序的原则。儒学的理论,要通过礼乐来保证实施。太宗诏令改革礼制,自身躬行不辍,为天下之表率。

    2021-06-05 01:29
  • 《贞观政要·卷十·论行幸》评析

    帝王巡幸天下,仪仗豪华,全靠所过之处人民供应,百姓们往往因此倾家荡产,劳民伤财。太宗深知隋炀帝命丧江都的下场,以此自我警戒,尽量减少巡游之举。大臣们也纷纷劝诫太宗节制奢侈行为,避免

    2021-06-04 15:20
  • 《地藏经·地狱名号》评析

    本品讲述了普贤菩萨请地藏菩萨为与会的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讲一讲阎浮提世界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以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道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地藏菩萨受请为大众略说了地狱名号,

    2021-06-04 00:07
  • 《孔子家语·贤君》评析

    这是由孔子回答许多提问组成的一篇,这里择其要者做些说明。哀公问贤君章,赞扬卫灵公知人善用。子贡问贤臣章,孔子以善于推荐高于自己的人为贤臣,自然会触及那些妒贤嫉能者。

    2021-06-03 22:07
  • 《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评析

    本品首先交代了释迦牟尼佛讲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时间、地点、缘起、对象。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皆来集会赞叹,十方天龙鬼神亦来集会,如来含笑,放大光明,出微妙音。继而,

    2021-06-03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