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原文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上问:“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上天,不责怪人。”’  孟子说:“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王以来,到现在已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注释(1)豫:快乐,愉快。(2)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引孔子的话,见《论-宪问》。尤,责怪,抱怨。(3)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399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解析

    这一段话不分名言却不少。它所表达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极复杂的。有些像告老还乡歌,又有些像解甲归田赋。孟子的学生是很不错的,在这时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了引用老师平时所说的“不怨天,不尤

    2021-05-27 04:50
  •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读解

    孟子之辞职,最深层的原因恐怕就是本章孟子所说的了。他这种忧国爱民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他这种不怨天尤人、乐天知命的优良品德,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一代圣贤

    2021-05-23 03:39
  • 《李时珍》纪念建筑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

    2021-05-21 23:04
  • 《李时珍》太医生涯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召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

    2021-05-21 22:29
  • 《李时珍》贡献

    《本草纲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

    2021-05-21 21:15
  • 《李时珍》生平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

    2021-05-20 07:14
  • 《李时珍》轶事典故

    1、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

    2021-05-19 21:04
  • 《智囊(选录)·兵智部·祖逖 檀道济 岳飞》译文及注释

    晋朝名将祖逖手下的将领韩潜和后赵的将领桃豹,分别据守陈川的旧城,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祖逖于是用布袋填上泥土,命令一千多名士兵搬运这些土袋,装作是从外地运来的支援的粮食。另外又暗

    2021-08-27 23:28
  • 《智囊(选录)·兵智部·荀罂 伍员》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说:“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迎

    2021-08-27 05:26
  • 《智囊(选录)·闺智部·红拂》译文及注释

    隋朝的杨素镇守长安的时候,李靖以平民身份求见杨素,杨素坐在椅子上,态度傲慢地接见了李靖。李靖向杨素深深行礼之后,说:“天下将要大乱,英雄群起。杨公身为国家重臣,理应谦恭下士,网

    2021-08-23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