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一五六则

查阅典籍:《围炉夜话》——「围炉夜话·第一五六则」原文

  所谓济世,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有的人以为一定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才算有为,倒也不尽然。社会中需要大的齿轮,也需要小的螺丝,二者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人只要尽一己所能,即使在乡里中也能做济世助的人事,服千百人之务虽好,服百十人之务亦佳。就算能力再差,服一己之务也是行的。如果连一己之条也服不了,大概就是那种需要服务的人吧!能帮助一人,便是替社会解决问题,亦是在替社会减轻负担,济世并不一定非要在大处上着眼。

  “可传”是值得传颂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一生一无所成,或是恶名昭彰,那有什么值得传颂的呢?“可传之事”首先必然不是恶事,其次是对众人有益的事,至于身后还让人传颂,可见这个益事还泽及后人,否则后人怎会称颂?一个人能在生前受人称颂已算是不虚此生了,何况泽及于后世呢?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653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围炉夜话·第一五六则》译文及注释

    成为乡里中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了。在死后有足以为人称道的事,这一生才算没有虚度。注释里:乡里。

    2021-05-24 19:18
  • 《思母》注释

    ①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传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少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后母将芦花塞入布中,给子骞穿。而以棉花制袄,给自己亲生儿子穿。子骞父得知

    2021-05-21 22:15
  • 《思母》鉴赏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

    2021-05-21 01:28
  • 《围炉夜话·第八三则》评语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做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放逸逃失的本心收回来。孟子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读书人不必要有长久营生的产业,却必

    2021-06-08 10:39
  • 《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评语

    做人要常存感激之心,无灾无病,不冻不饥,便是幸福。如果立在这种基础上,还不能力思上进,报答父母,反哺社会,岂不令人惭愧?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要感谢许多的人,自己的努力只占百分之一。

    2021-06-05 05:23
  • 《围炉夜话·第一八四则》评语

    人人都想做大官,官岂是好做的?“官”就是“管”,管要管得好,莫说一个城市,便是一个村子,你有能力管得好吗?就算让你干个市长吧!台风洪水怎么办?交通混乱怎么办?经济萧条怎么办?突发灾

    2021-06-04 01:09
  • 《围炉夜话·第六十则》评语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只要家里有一亩田,总还可以衣食无缺,不同于商场的钻营,得失差别甚大。一个种田的,一不明商场利害;二不解人情世故;三没有社会关系,若不专心务农,而与人在商场上争名逐

    2021-06-04 00:12
  • 《围炉夜话·第一一三则》评语

    儒家讲人本来具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后天的功夫,乃在于使这些良知良能不受到蒙蔽而显现出来。佛家讲人皆具有佛性,皆可以成佛,一切的修行乃在于使我们见到本来面目。这后天的功夫以及修行,容易

    2021-06-03 09:42
  • 《围炉夜话·第七九则》评语

    以财势为重的人,不了解世界上还有比财势更重要的东西。这种人不但不明白人生的价值,也无法拥有人生真正的情趣。因为,他们整日只知在金钱中打转,有了钱就想炫耀,拚命的在表面上下工夫,使自

    2021-06-03 01:51
  • 《围炉夜话·第一八六则》评语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可以作刑法,亦可以作礼法解。意思是君子念念都在礼法仁义上,而小人则处处想到小惠利益。人的行为很容易有过失,倒不一定是触犯法令,因此,要做到行不逾礼,必须时时

    2021-06-02 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