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写作背景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为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李纲为相后,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坚决抵抗金兵侵扰。张元干积极配合李纲。但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他们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州慢·己酉秋吴兴中作》词,抒发了他收复中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也遭朝廷奸臣之谤,幸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援救得以免罪。绍兴元年(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高宗帝定居临安(今杭州),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又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抒发了“气吞骄虏”的壮志和对权臣所谓“欲息干戈”的义愤,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纲东山再起,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前朝遗。词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成为千古名篇。

  绍兴十二年(1142年),胡铨因过去曾上疏反对议和,请斩秦桧和使臣王伦、参政孙近等以谢天下,秦桧恨之入骨,因此贬谪胡铨至昭州(今广西平乐),再贬为福州威武军签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莫敢与之谈”。和议成,绍兴十二年又把他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监广州盐仓。当时,胡铨在福唐(今福建福清)闻谪命,即由福唐出发,经福州时,退居在家的张元干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为胡铨送行。词中,张元干抒发了对胡铨被奸臣陷害而抱不平之情感,和对祖国河山遭受金兵践踏的悲愤以及对投降卖国者的愤怒,规劝和安慰胡铨要放眼看古往今来的国家大事,不能讲恩怨私情。张元干此词写得慷慨悲壮,豪迈刚健,传之甚广,激怒了秦桧,张元干被削除名籍,并遭抄家、入狱。但秦桧的淫威没有使张元干屈服,出狱后,作《罢秩后漫兴》词抒愤,以旷达之写其无所畏惧之怀,并继续抗击金兵侵扰,反对议和卖国。又作《陇头泉》,他坚信“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表达他杀敌救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精神。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740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魏书·列传·卷三十三》部分译文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转任尚书南部郎

    2021-05-23 22:00
  •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作者在胡诠遭贬后,不顾个人安危,写这首词为他送行,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以及对胡诠的深挚感情。这首词与寄赠李纲的《贺新郎》

  •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译文及注释

    拖着手杖登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

  •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赏析

    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

  • 《武侯庙》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当时诗人流寓夔州。这首是诗人瞻拜武侯祠而抒发的感慨,高度赞颂了诸葛亮衷心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2021-05-30 09:22
  • 《秋声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

    2021-05-27 15:52
  • 《定风波·三月七日》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

  • 《愚公移山》写作背景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2021-05-25 03:31
  •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

    2021-05-24 12:54
  • 《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