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评价

  综上所述,毛滂身为潇洒派之宗祖,首开潇洒俊逸之。他于后世作者之影响,虽然不如也不可能像苏轼样革新创作手法、开拓思想境界,甚至也没有能像、秦、贺那样在词艺上用心良苦,但他的那些展示日常生活追求个性自由而又独具风格的词作,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读者的喜爱,且“如谢逸、苏庠、僧仲殊、与义、朱敦儒、范成大、杨万里等人,其词风之潇洒清旷、不沾世态,毛氏实有以开其先河”⑨之功。

  作为一个词家,毛滂推进了词学的发展。首先,在艺术风格上,毛滂的潇洒词风上承永、苏轼,下开姜夔、张炎、谢逸、苏庠、朱敦儒、杨万里等;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历史的研究眼光来看,毛滂创作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以及提倡适生活、主张个性自由、看重感的倾向,上承李煜、李白,往下又与明末主情文学、清中期的性灵文学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袁枚的性灵文学,关注人的个性和存在为核心,注重对个人生活的摹写与表现,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这些主张都可谓是对毛滂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第三,毛滂在词调发展方面的贡献,前人一直未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也是毛滂对词学发展所作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贡献。此外,毛滂的节序词、咏物词、茶词系列,在词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诗人介绍

毛滂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995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毛滂》艺术风格

    特色  毛滂含英咀华,擅于吸收他人之长处,形成以潇洒、疏俊为主,而又兼豪迈、深婉、沉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词风“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沈郁,毛则以空灵自适”

    2021-05-23 11:46
  • 《毛滂》音律贡献

    毛滂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情韵特胜”,表现在“韵”上,则音韵和谐、节奏舒缓、琅琅上口。东堂词中就有不少毛滂自度曲如《惜分飞》、《武陵春》、《醉花阴》、《粉蝶儿》等,还有些经毛

    2021-05-23 08:42
  •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译文

    黄帝说:我听你讲解九针之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还有弄不明白的地方。请问九针是怎样产生的?各自因何而得名? 岐伯说:九针之“九”,是天地间的大数,数开始于一,而终止于九。所以九针

    2021-05-22 12:34
  • 《毛滂》介绍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

    2021-05-22 11:07
  •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赏析

    毛主席在这里表面虽是用陶渊明之典说出一句问句,桃花源里到底可不可以耕耘劳作?但实际上是为广大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的空间。 纵观全篇,我们已知道社会主义建设当时正处于大高潮、大激情之中,那么自然可想而知,毛主席是不赞成躲入所谓怡然自乐的桃花园躬耕劳作的。但诗人毛泽东并没有直接否定这一点,而是以一句设问句收了尾,留下诗之余响令读者沉思。读者自会明白诗人的本意。

  • 《毛滂》主要作品

    爱情词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唐宋词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毛滂自然也不例外。据统计,《东堂词》中涉及情事的词作约40首,占毛滂词作的1/5。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多描绘文人与歌妓之

    2021-05-21 04:55
  •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注释及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XX的。」​

  • 《贾谊》评价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著有《新书》十卷。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

    2021-05-30 20:59
  • 《吴淑姬》评价

    吴淑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其词三首。这一首《小重山》写的是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类抒发离愁别恨诗词,历代曾有多少词人墨客创作过,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例如温庭筠

    2021-05-30 02:56
  • 《纪昀》评价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

    2021-05-29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