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讼卦

查阅典籍:《周易》——「周易·讼卦」原文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总免不了有争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争斗的原因,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或者为权力,或者为金,或者为名誉,或者为恋爱婚姻,或者为家务琐事……一言以蔽之,人们之间的争斗,总与利益有牵涉。小则动口舌、动手脚,大则动干、搞暴动。讼卦为我们展现的,便是几千年前古人争斗的真实图景。

  争斗未必全是坏事,其中肯定有正义和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原则区分。参与争斗也未必是好斗,《水许》中的英雄好汉逼造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世事的险恶,多半映衬出人心的险恶。可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总会伴随着争斗,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动力。


(天水讼)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114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周易·讼卦》译文及注释

    讼卦:抓获了俘虏,但要戒惧警惕。事情的过程吉利,结果凶险。对王公贵族有利,对涉水渡河不利。初六:做事不能坚持长久,出了小过错,而结果吉利。 九二:争讼失败,回到采邑,。邑中奴隶

    2021-05-27 16:29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周霄很想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孟子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古时候;而孟子他们的古时候,则是殷末周初之时。在殷时,是王族掌

    2021-06-11 13:52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读解

    本篇说了十几章,说到这里,才点出“爱民”是最重要的,因为诸侯们、大夫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社稷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维护社稷国家而行为。孟子认为这种看法和做法都是错

    2021-06-11 04:20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读解

    那么,人的良能、良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孟子的这句话,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去想自己不该想的事。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要去做呢?如果不

    2021-06-11 02:05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读解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是为民的价值观,

    2021-06-10 11:21
  •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读解

    儿子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后,父母亲还能不能将这个人作为儿子来对待呢?换句话说,一个人成为伟人后,还孝不孝敬父母?咸丘蒙带着疑问举了好几个例子,孟子则认为咸丘蒙误解了这些例子的根本含义

    2021-06-05 17:06
  • 《周易·睽卦》读解

    我们不知道这位旅行者姓甚名谁,更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和终点。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心情悠闲轻松,虽有心情紧张的时候,但大体上是无忧无虑的,自在的,并且一路顺利。因此,他才有闲 情逸致记下所

    2021-06-04 16:17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读解

    人们无论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这就是人性。那么,为了追求到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众利益,究竟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呢?因此,在选择行为方式上,人们就很厌恶那种耍小

    2021-06-04 08:13
  • 《中庸·第二十七章》读解

    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重要问题。首先是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问题。因为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所以君于应该“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

    2021-06-04 01:56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读解

    爱民者得民拥护,不爱民者民见死不救也。这次邹、鲁之争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孟子所说的,以及所引曾子的话,都是对孔子“对等原则”的发挥。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

    2021-06-03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