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原文

  梁惠王认为自己是为民分忧的,可是孟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举了个战争中逃跑的例子,五十步笑百步,同样是逃跑,有什么资格讥笑别人呢?也就是说,所有的统治者都不愿意自己的民众死得光光的,当有天灾人祸发生时,统治者们总要顾及一下民众,以期得到民众的拥护。但是这种顾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安居乐业问题。所以不是最佳的行为方式。所以孟子提出了“不违农时,……养生丧死无憾”的等等王政策。

  这些为民着想的政策,其实从周初以来就有的,如《国•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蔍,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国语•周语》说:“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耜,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国道路不可知,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以及《论语》中孔子有许多爱民思想,这些很好的为民政策为什么没有得到发扬和传承呢?这就要从周初的大封建说起,本来分封而建立诸侯邦国是件好事,是周初统治者将自己信得过的人派出去镇守各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袭制的弊病和陋规,后来各诸侯邦国的继承者们都将所辖之地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而既得利益不容侵犯,个人利益更不容侵犯,于是私有制就愈演愈烈,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更失去了应该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顽固地坚持着所谓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所谓的优秀种族),个人利益,并且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采取了纯粹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考虑、不在乎大自然运行的独特规律,只想自己来统治这个大地上的人类,统治大自然,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就有了混乱不堪的战国时代。孟子在此时重提王道和爱民思想,重提行为方式问题,是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shicimingjv.com/wenzhang/154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译文及注释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

    2021-05-22 14:46
  • 《阿鲁威》生平

    延间(1314~1320官南剑太守,即延平江路总管。至治间(1321~1323) 官泉州路总管。泰定间(1324~1328)任翰林侍讲学士。曾译《世祖圣训》、 《资治通鉴》等为泰定

    2021-05-21 08:57
  • 《阿鲁威》作品风格

    阿鲁威善做散曲,《太和正音谱·群英乐府格势》篇,称其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只可惜流传到现在的不多了。现存阿鲁威作的散曲只有十九首,包括《蟾宫曲》十六首,《湘妃怨》两首,

    2021-05-20 16:36
  • 《阿鲁威》成就

    阿鲁威汉文修养深厚,善作散曲,被列为散曲七十大家之一。《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篇,称其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可惜留传不多。现存阿鲁威作的散曲有19首,计《蟾宫曲

    2021-05-19 21:40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周霄很想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孟子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古时候;而孟子他们的古时候,则是殷末周初之时。在殷时,是王族掌

    2021-06-11 13:52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读解

    本篇说了十几章,说到这里,才点出“爱民”是最重要的,因为诸侯们、大夫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社稷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维护社稷国家而行为。孟子认为这种看法和做法都是错

    2021-06-11 04:20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读解

    那么,人的良能、良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孟子的这句话,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去想自己不该想的事。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要去做呢?如果不

    2021-06-11 02:05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读解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是为民的价值观,

    2021-06-10 11:21
  •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读解

    儿子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后,父母亲还能不能将这个人作为儿子来对待呢?换句话说,一个人成为伟人后,还孝不孝敬父母?咸丘蒙带着疑问举了好几个例子,孟子则认为咸丘蒙误解了这些例子的根本含义

    2021-06-05 17:06
  • 《周易·睽卦》读解

    我们不知道这位旅行者姓甚名谁,更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和终点。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心情悠闲轻松,虽有心情紧张的时候,但大体上是无忧无虑的,自在的,并且一路顺利。因此,他才有闲 情逸致记下所

    2021-06-04 16:17